首页
笔下书院
找书  排行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章 无能的“我”


    便宜母亲见没什么反应,便补了一句:“你都吃了半个月合成粮了,就没点想法?”

    什么?合成粮?啊?“我”不造啊?

    午饭的时候,姜有为就见识到了合成粮的威力了——这比猪食还难吃。不不不,也许比泔水更糟糕。姜有为以前是品尝过压缩干粮的,他知道那些个注重保质期和便携性的食物到底是个什么货色。但这次他还是失算了,这合成粮的开发者大概是为了生产效率,将口感和味道完全抛弃了,硬要形容的话,大概是在吃肥皂和厕纸的混合物。“他们怎么就不能想想怎么做的好吃吗?”姜有为是混合着眼泪才把这些个玩意儿塞进去的。

    以上这些就是促使姜有为这个轻微社恐走出家门的原因,实际上,他刚出家门就后悔了。他家周围有点什么,他都记不得。他以前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,让他出去逛一圈,大概率是要依靠导航的。然而手机里下载的很多软件都用不了了,这就很难办了,如果路痴属性发作,或者在外突发恶疾的话,大概率是得去衙门提人的。“这还出个屁门”,他骂骂咧咧地在路边找了个公共座椅,“还是在外面等一会儿再回去吧。”

    姜有为坐在公共座椅上,在冬末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了差不多两小时就变得不耐烦了,“天太冷,这手机电用的也太快了。”为防止回去的时候没有电,他只好趁着手机尚有余温的时候揣进兜里。之后,没有工具打发时间的他,开始东张西望,试图用记住周边地形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。“那个是饭店,这个是服装店。。。”姜有为发自内心地赞美汉语,汉语真是最好的语言,别说区区20年,哪怕是几百上千年,大部分词汇的意思都不会有大的改变。要换成Y语那种货色,怕是不到十年,就该与社会脱节了吧。

    这胖子在街边丝毫不在意路人的指指点点,他显然已经沉浸于自己的脑内Gc了。但呼啸的寒风可不会就这么惯着他,一阵飞沙走石,吹飞了他的兜帽,仔细地拂过他每一寸头皮。“妈妈,快看那个地中海!”一个流着大鼻涕泡的小男孩手指着这秃头胖子说道。不得不说,这年头还秃头的人真是不多见了。“就算是遗传的,去治一下也就两三万吧?”旁边一个懂行的老哥说给他身边人听。“可能是行为艺术。”另一人这样说道。

    在谢绝了几个试图合影留念的路人之后,姜有为终于明白了他的与众不同。在众人不舍的目光中,他像个灵活的硕鼠一样钻出人群,在几个转身后,消失在别人的视线里。

    回去的路上,姜有为好像想通了某些事:“既然底层老百姓在这个国家的日子也不算差,那我当一条蛆虫又何妨?”好吧,他打算给自己改名成“姜小虫”。

    名字自然是没能真的改的,纵使这个世界科技发达,改名字也是个很麻烦的事。

    在之后的几天,姜有为除了每天醒来观察到那个光斑从“2”变成“3”又变成“4”再变成“5”和“6”以外,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。“只要不是倒计时就好”他窝在他的房间里,在网络上查了不少资料,虽然没能查到大刘那本《三体》,却查到了一本叫做《三千体》的类似书。“也许这个世界真不是三体宇宙”胖子搓着自己的秃头这样想。要是三体宇宙的话,那帮海绵精应该是不可能允许《三千体》这样的书在互联网里传播的吧?

    这几天姜有为还从社区里了解到,那个什么“合成粮”实际上属于居民福利,任何人只要凭一张身份证就能在居委那里领到,而且还不限数量。“但凡你吃的下去,那就随你怎么吃。”那里的工作人员这样说。“小伙子吃点好的吧,那东西连我家养的猪都不吃。”旁边一位失明了的老奶奶这样说。“其实这东西在十几年前还是稀罕物哩,不过那时电费可没现在这么便宜。”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道。

    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,但姜有为背着两蛇皮袋合成粮出来的时候,心里还是哇凉哇凉的。本来他只是来见见世面的,却被工作人员告知说“只要进了这个门,就得至少带走两袋”。在见识到生产合成粮的机器后,这胖子的表情大概可以用“震惊”来形容。其实按网上的科普,这玩意儿是实打实的高科技产品,只要有电就能成堆成堆的生产。姜有为原本以为它是类似淀粉一样的东西,但其实它里面除了淀粉还有不少好东西。“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,怪不得能当粮食。可惜现在都被味道毁了,这好东西已经变成了能让小儿止啼的可怕恶魔。”胖子心里一阵叹息。